主持人  泓默


本期嘉賓背景資料:

于西蔓,祖籍遼寧,美國CMB色彩顧問,北京西蔓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,兼西蔓色彩工作室老板。

1980年考入中國民航學院經營管理系;1987年東渡日本留學,就讀于早稻田大學大學院商學研究科,主攻航空經濟學;1992年進入日本最大、世界第三大香精香料公司-—高砂香料工業株式會社,任中文翻譯;1997年參加全日“服飾配套色彩能力驗定”統一考試,獲三級證書,后通過半年的努力學習,又獲世界最大色彩咨詢集團CMB資格;19985月回國,在北京開設中國首家色彩咨詢工作室,現擁有會員300余名。

CMB小介:全球最大色彩顧問咨詢集團COLOR ME BEAUTIFUL的縮寫。該集團80年代初由美國人卡羅米·杰克遜女士創辦,分支機構遍布28個國家和地區,擁有1000多名取得注冊資格的專業色彩顧問。于西蔓是其中唯一的華人。

把你的顏色賣給你

主持人:色彩工作室對于大多數人來說,比較陌生,你創辦它的初衷是什么?

于西蔓:首先,我想談談工作室的業務范圍,總的來說,它屬于咨詢業的范疇。我們的客戶大體分為兩種,一是對普通個人咨詢,為個人提供著裝、彩妝色彩的指導,從眾多的顏色里挑選出最適合的色彩,然后進行具體的搭配操作;另一項是針對企業、商業的色彩咨詢。

色彩意識在國內還很薄弱,但在很多發達國家,無論個人,還是企業,已經注意到色彩戰略的重要性。技術競爭、品種競爭不斷地高度化,導致某些商品的本身越來越不值錢,那么,附加價值的競爭就變得更有意義,比如說服務。說得具體些,是一個企業的企業形象,色彩問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。國內的大多數企業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。

對于個人來說,雖然已經開始注意到自身的形象問題,但對色彩在形象設計中起的重要性不是很了解,換句話說,人們總是下意識地以自己的標準來判斷“我穿這種顏色的衣服挺好看”,或者根據流行選擇化妝品的顏色,往往錯過了能使他們更漂亮的色彩,因為絕大部分人不具備對色彩的專業認知。所以,我希望用我的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改善人們對色彩問題的認識。

主持人:有沒有實例可以說明色彩的重要性?

于西蔓:就拿蘋果電腦來說,在沒有類似IBM這樣的同行與之競爭時,它可以稱得上是龍頭老大,就無需考慮什么改變,一旦老大地位受到威脅時,就必須重新定位。產品功能的競爭范圍不大,于是,他們把新的形象定位重點放在外形的色彩上。蘋果機在出現彩色外殼后,又火了一把。

還有,在日本,越來越多的女老板注意到自己形象中色彩搭配的重要性,甚至出席一個非商業的場合,稍有不慎,自己的形象就會被媒體曝光,直接影響到自己企業股票的漲跌。(為了使我們本土的女老板也重視這個問題,我懇請西蔓女士談談女老板的形象問題,撰文附后,供參考。)

主持人:據我所了解到的,你工作的方式最主要的是通過語言指導,也就是說,你坐在幽雅的辦公室里,對客人進行1小時的講解,就可以把她的“色彩”賣給她,你認為,你所擁有的客人是如何衡量他所付出的錢是物有所值的?

于西蔓:我剛才提到的附加價值,也就是我給客人提供的無形資產的價值。說到底,咨詢服務重點在服務,服務到位。我們以我們的微笑以及貼切的語言,再加上我們非常專業的知識,讓顧客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也許是她一生的色彩問題。我們不僅提供全套的色譜,建立色彩檔案,我們還為對方進行規范的具體操作,讓顧客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。當一個人看到自己最美的樣子,她的自信心就會增加,而這種自信是我們通過實在的指導,一點點地做起給予她的,她首先從心里感動,再變成折服,最后是認可。

除此而外,我們還有額外的服務,如陪同購物;3天或1個月后的跟蹤服務,我們會主動打電話詢問“您的衣櫥是不是該整理了?”;給會員提供最新的流行資訊;贈送一些國內買不到的化妝品等等。我們所提供的服務都是為了使顧客的個人魅力更加出色,而消費者衡量一個企業服務到不到位,就看這個企業能提供什么樣的附加價值。

主持人:你從事這個職業可謂“半路出家”,你認為自己是憑什么條件在一年之內發展得有聲有色?

于西蔓:首先,我覺得女性很適合做這個行業,女性的細膩可以抓住顧客的心理,一下子切中要害;其次,我自己有對色彩的敏感,學起來很快,也善于從生活中學到很多東西;再有,我所具備的綜合知識,比方說,經濟。我能夠站在同行以外的位置上全面地看待這個行業,更加地理性。

從經營的理念來看,我認為,作為一個專業行業的老板必須具備以下3點:1.一定的知識結構;2.注重個人的處事風格,把握企業的個性,不能按自己的性格,天馬行空;3.必須懂得把握大局、用人所長的道理。一個老板不在于精通某個知識,重要的是綜合知識。我把一個企業看成一個非常健康的人,老板應該是腦子部分。

現場第一主義:再談服務業的附加價值

主持人:你一直在強調附加價值,你覺得國內的企業做得還不夠,是嗎?

于西蔓:我覺得很多服務性行業在

 

(缺)